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为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防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具体方法:从辽宁某牛场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L4,对其进行染色镜检、细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此分离菌为宿主菌筛选噬菌体,并对该噬菌体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EL4菌株在大肠杆菌伊红-美蓝、麦康凯选择鉴定性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和显微镜检结果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特征;经16S 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得知,该菌株与韩国鸡源APEC、美国牛源NADC、产志贺毒素的人源STEC三株大肠杆菌遗传进化关系均较近,同源性均达到99.65%;该菌株可以导致雏鸡腹泻、食欲不振、嗜睡、肝脏发黄、脾脏肿大出血直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该菌株为宿主菌从牛场污水中筛选到一株清晰透亮、能产生晕环的噬菌体,命名为vB_EcoP_L4;噬菌体vB_EcoP_L4能在与宿主菌共培养3 h后迅速杀灭宿主菌,8 h内显示较强的杀菌效果,具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潜力。
408 | 0 | 38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1]王瑶,张耀东,易正飞,等.禽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进化分群及毒力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兽医科学,2020,50(9):1159-1166.
[2]王乐平,潘艳,谭奕舟,等.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vBEcoPGN07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23,50(4):1522-1531.
[3]魏炳栋,丛聪,李淑英,等.噬菌体在防控畜禽细菌性感染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20,47(1):190-200.
[4]李雨琪,许丽婷,阙群燕,等.豪猪源肠侵袭型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22,49(11):4372-4382.
[5]崔嘉琪,孙蓉蓉,张灿,等.大肠杆菌噬菌体抗性菌株与其敏感菌株的比较研究[J].中国预防兽医学报,2022,44(2):134-139.
[6]马萍萍,刘宝涛,赵永达,等.牛源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血清型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兽医杂志,2022,58(1):62-65.
[7]贡嘎,王刚,罗润波,等.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致病性及遗传进化分析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8,23(10):57-62.
[8]邵志勇,陈夏冰,何斌,等.大肠杆菌病的研究进展[J].养殖与饲料,2021,20(8):5-7.
[9]张海龙,何云凤,党儒尧,等.2019-2020年河北部分地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及毒力基因分布[J].中国兽医学报,2022,42(4):686-691,697.
[10]董洪燕,宋海港,朱善元,等.鸭源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22,49(5):1977-1984.
[11]张妍.新疆牛羊源非O157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的污染检测与致病性初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9.
[12]杨永珍.不同株鸡源志贺菌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13]郭晓蕾.鸡志贺氏菌病肝、脾、法氏囊的病理学变化[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05,2(4):77-80.
[14]陈义宝,孙二超,杨斓,等.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噬菌体vBEcoMPHB05的生物学特性及全基因组分析[J].中国兽医科学,2018,48(4):428-437.
[15] NELSON D,LOOMIS L,FISCHETTI V A. Prevention and elimination of upper respiratory colonization of mice by group A streptococci by using a bacteriophage lytic enzym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1,98(7):4107-4112.
[16]李金敏,高绪娜,桑瑞新,等.1株禽大肠杆菌噬菌体的分离及杀菌效果评估[J].中国畜牧兽医,2022,49(2):783-790.
[17]林阳君,庄梅琳.大肠杆菌噬菌体EW3-f4的筛选分离及其抑菌作用初探[J].生物化工,2021,7(4):13-18.
[18]黄巧辰,廖彬如,余春燕,等.1株大肠杆菌噬菌体EPH11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J].中国畜牧兽医,2023,50(4):1684-1694.
基本信息:
DOI:10.20127/j.issn1671-0517.2025.01.002
中图分类号:S852.61
引用信息:
[1]王跃儒,梁德洁,李建光等.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7(01):5-10.DOI:10.20127/j.issn1671-0517.2025.01.002.
基金信息:
2024年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cxcylx202401); 辽宁省科技厅2023年辽宁省种质创新藏粮于技专项(2023JH110200006); 2024辽宁省教育厅基本科研项目(LJ212410957013);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院级科研课题(LnzkA202302)